新闻动态当前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新闻详情
这个端午不谈粽子谈“防疫”
“端阳”即端午节,在我国传统节日中,端午节的民间叫法是最多的。除了诗中的“端阳”,还有重午节、龙舟节、浴兰节、女儿节、五月节、菖节、五蛋节等20多个,堪称“别名”之最。端午节为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,最初是人们组织祛病防疫的节日。后来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身汨罗江,便也成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。传说屈原死后,楚国百姓怕鱼虾蟹糟蹋他的尸体,就将饭团用楝树叶包裹,投入江中,最终发展成美味小吃——粽子。每到五月五,人们都会以吃粽子、插艾草、戴香囊等各种方式来度过端午节。
为什么说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?
农历五月又俗称“毒月”,此时已经进入暑季,毒虫杂菌繁殖迅速,人很容易患病。所以民间在端午节这天,常采集一些草药,或是悬挂,或是佩戴,或是洗浴,或是服食,以求祛病强身。
端午节这天,很多人家会把从田野采回来的艾草悬挂在门户上,以求驱邪避灾,全家平安。艾的药用范围很广,内服可治腹痛、下血,外敷能疗疮毒、皮炎。艾中含有桉油精,挂在门前可以抑菌杀菌,它的特殊气味还有很好的驱虫效果。
端午节佩戴香囊是一项古老的习俗,它源自中医“衣冠疗法”,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,掺少许中药粉,下垂红、绿、青、蓝、紫各色线穗,美观精致,很受小孩子喜爱。
这里推荐一个配方:取丁香15克,甘松25克,白芷50克,山柰30克,共研为细粉,分成若干等份(每份4克左右),衬于棉絮内,装入香囊,再缀以彩色流苏即成。随身佩戴,有芳香化湿、驱蚊避虫、开窍醒神的功效。
进入农历五月,湿热天气常带来诸多不适。一般有内湿的人,再遇到湿度大的环境,很容易诱发各类疾病。所以这个季节,不妨借助艾灸来除湿保健。艾味苦,主灸百病,能通十二经,对夏季体虚易病、胃肠功能紊乱、骨质疏松、寒性关节病等尤为适宜。以下这组穴位,端午前后每天灸一次,可增强抗病能力。
穴位:足三里(外膝眼下3寸)、气海(脐下1.5寸)、关元(脐下3寸)。
方法:选准穴位,点燃艾条,每穴悬灸10分钟,以皮肤潮红为度。
“浴兰”一般是指用煎蒲、艾等香草洗澡,可以除病驱瘟。从现代眼光看,香草中含有多种挥发油,具有杀菌、抑菌作用,以香草煎汤清洁身体,有防病保健的功效。
过去端午节,人们常喝雄黄酒,或用雄黄酒涂抹小孩的面颊耳鼻,以驱瘟避毒。药理研究显示,雄黄对多种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。但雄黄属于有毒类中药,其主要成分为硫化砷,砷醇混合有致癌可能,因此饮用雄黄酒是有一定风险的。古时用雄黄治病,主要在于“以毒攻毒”,而“无毒”之人用之,则易遭毒害。因此,端午节喝雄黄酒这一习俗并不提倡。
新冠肺炎疫情反复,短时间内仍不会消失
务必请大家注意做好出行防控工作
平稳度过一个安全的假期~